谢枋得所传易图考


四川 2019-11-21 08:10:46 四川
[摘要][谢枋得所传易图考]周易研究2005年第5期(总第七十三期)谢枋得所传易图考金生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谢枋得所传易图在易学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考察《阴阳鱼太极图》的流传演变尤为重要,谢枋得所传易图考[智库|专

【www.nmgzasp.com--四川】

[谢枋得所传易图考]

周易研究2005年第5期(总第七十三期)

谢枋得所传易图考

金生杨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谢枋得所传易图在易学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考察《阴阳鱼太极图》的流传演变尤

为重要,

谢枋得所传易图考

[智库|专题]。程颐、袁溉、薛季宣的言行确实影响过士大夫人蜀求图.元明学者的相关记载表明谢氏所传之

图并非《阴阳鱼太极图》,与邵雍《先天八卦圆图》也有差异。此图可能传自彭大雅,传播者有谢枋得、吴

蟾、虞集、吴全节等人。明初传《天地自然河图》的陈绎曾也与谢枋得有关系。

关键词:阴阳鱼太极图;谢枋得;易学

中图分类号:B24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05)05—0037—10

Atextualr髑earchonthe甄DiagramtransmittedbyXIEFang-de

JINSheng-yang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t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64,China)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Xihua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37002,China)

Abstract:The10DiagramtransmittedbyXIEFang-de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the

historyofthey≯oZDgyandisparticularIyimportantforustoexaminethetransmissionande—

volutionoftheYI,2y口挖g了甜£口i歹if“,Yirl-yangFishTaijiDiagram.Itwasthefactthat

CHENGH.YUANKai,andXUEJi—xuan’sremarksandconductsindeedurgedsomescho卜

arstosearchShu(nowSichuanProvince)fordiagrams.I王elatedrecordsbythescholarsofthe

YuanandMingdynastiesmanifestthatthediagramtransmittedbyXIEwasnottheYin_yang

FishTaijiDiagramanddiffersfromSHA0Yong’sX缸咒£缸行6口g抛y“n,z£“,RoundDiagram

ofthePrenatalEightTrigrams.ThisdiagrammaybeoriginatedfromPENGDa-ya,andwas

handeddowntoXIEFang-de,WUChan,YUJi,WUQuan-jie,etc..CHENYi-zengwho

transmittedTi口行di2i,u咒,lP£",Heaverl_earthNaturalMapoftheRiverintheearlyMing

Dynasty,alsohassomeconnectiontoXIEFang-de’sdiagram.

Keywords:Yin.yangFishTa巧iDiagram;XIEFang.de;Ⅵ一oZDgy

《阴阳鱼太极图》是我们现在最为常见的《太极图》,可以说,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它自一出现就是一个迷。此《太极图》从何而来,传承变迁如何,并没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收稿日期:2005一06—21

作者简介:金生杨(1974一),男,重庆万州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级博士生,剐教授,主要从事经学史研究。37

万 方数据

谢枋得传《易》三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李申、郭或、张其成等先生曾经对《阴阳鱼太极图》作过较详细的考证,①但挂万漏一之处尚为不少,今就其中几个问题略作考释。

一、袁桷之说辨疑

袁桷《易三图序》在《太极图》的源流问题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谈论谢枋得所传易图,袁氏此文不得不详加引述,并深入分析。其言如下:

上饶谢先生(枋得)遁于建安,番阳吴生蟾往受《易》焉。后出其图日:建安之学为

彭翁,彭翁之传为武夷君,而莫知所授。或日托以隐秘,故谓之武夷君焉。……

始,晁以道纪传《易》统绪,截立疆理,俾后无以伪。至荆州袁溉道絮,始受于薛

翁,而《易》复传。袁乃以授永嘉薛季宣士龙。始薛授袁时,尝言“洛遗学多在蜀汉问”,故士大夫闻是说者,争阴购之。后有二张:日行成,精象数;日纹,通于《玄》。寂后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或言:《洛书》之传,文公不得而见。今蔡氏所传书,讫不著图藏,其孙抗秘不复出。临叩魏了翁氏尝疑之,欲经纬而卒不可得。季通家武夷。今彭翁所图,疑出蔡氏。惜彭不具本始,谢先生名字今不著,其终也世能道之。(卷21)LlJ

清胡渭《易图明辨》引“洛遗学多在蜀汉间”作“河洛遗学多在蜀汉间”,并认为:“清容,博雅君子也。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首著之。季通所得三图,一为《先天太极图》无疑矣。其二盖《九宫图》与《五行生成图》,而希夷未尝名之日《洛书》,故或言《洛书》,朱子不得见也。”(卷2)[23在引述明赵掇谦《六书本义》所录《天地自然之图》及其注解后,胡渭又称:“蔡氏所得之三图,清容不言其形象,未知何如。据古则所传,以为蔡氏之所得,盖三图之中,此居其一,名日《先天图》,亦日《太极图》,取《参同契》之‘月体纳甲’,二用三五,与‘九宫’‘八卦’混而一之者也。”(卷2)[23

据胡渭此说,则袁桷所言三图即《先天太极图》、《九宫图》、《五行生成图》。谢枋得所传《易三图》即是蔡元定入蜀所得三图,由蔡元定即所谓“武夷君”传之彭翁,彭翁传至谢枋得,谢枋得传与吴蟾。推而上之,蔡元定所得之图源于河洛遗学,也就是薛季宣受袁溉,袁溉受二程,二程受周敦颐,远推而传自陈抟。所以说,《先天太极图》源于蔡元定所见的蜀之隐者,或者说就是源于陈抟。

今人朱伯岜著《易学哲学史》,仍持胡渭旧说(第12页)[3],可见此说影响深远,广为学界所采信。李申辨《先天太极图》也将此作为一个重点细加考察。

李申指出:“假若薛季宣果然说过‘河洛遗学在蜀’,也是指二程遗学在蜀。二程著作称‘遗书’,也是旁证之一。”(第79页)[43他还引《宋史・尹焯传》尹焯于蜀得程颐《易传》为证,认为“‘河洛遗学多在蜀汉间’,当指二程学问,特别是二程的《易》学(或遗学)多在蜀汉间,与《河图》、《洛书》之类的易图学实无关涉”(第79页)[4]。

单就袁桷之文而言,李申理解为薛季宣说“河洛遗学在蜀”是不正确的。袁桷说:“始薛受袁时,尝言‘洛遗学多在蜀汉间’,故士大夫闻是说者,争阴购之。”这里,“尝言”的主语显然是向薛传授二程之学的袁溉。薛始受袁之学,对蜀汉间学术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不

①李申《易图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郭竣《<易先天图一浑天象)非张行成之图》,《周易研究》1995年4期,张其成《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盛先生商榷》,《周易研究》1997年1期。38

万方数据

详,他怎么能说出“(河)洛遗学多在蜀汉间”的话呢?李先生于此未免太过疏漏了!

袁溉学传薛季宣,吕祖谦于《薛常州墓志铭》中记载甚详。其言日:“(薛季宣)十七起从妻父荆南帅孙汝翼辟书写机宜文字。荆州善袁溉道洁,虚郡斋迎致之,公遂委己师焉。……道洁漫浪沔鄂问,讳其学,绝不为人道,独于公倾倒无所靳。公自是笃意于学。道洁语公:‘伊洛轶书多在蜀。’’’(卷10)[53可见,袁溉所言乃是“伊洛轶书多在蜀”。“轶”与“逸”相通,并无问题,而“伊”与“河”、“学”与“书”之差别甚大。所谓“伊洛轶书”就是指二程遗书;“洛遗学”则有两层意思,一指二程之学,一是《洛书》之学,而以第,层意思为主,尚与“伊洛轶书”之意相去未远;而“河洛遗学”则往往被理解为《河图》、《洛书》之学,则与“伊洛轶书”大有区别了!其实,魏了翁对此也说得明明白白。魏氏说:“今言河南之学者,指《易传》为成书,而尝闻诸成都之隐者,其后卒成于涪陵之北岩。蜀人之笃信其说如范太史,大徒高弟如谯天授、谢持正,皆班班可考。荆州袁道洁乃登河南之门,其游蜀访薛翁,亦谓‘伊洛轶书多在蜀’者,是此书流传于巴蜀既有年矣。余为儿童时犹及从长老授《伊川易传》及《河南遗书》,又及见学者多传写《二程先生语录》,特为其说者未能无科举之累,故缀其说以缉文而未暇得。”(卷42《简州四先生祠堂记》)[6]由此可见,所谓“伊洛轶书多在蜀”者,更多指二程著作而言,程颐《伊川易传》也在其内。

薛季宣得袁溉之传,又闻袁溉“伊洛轶书多在蜀”之言,遂而引起学者前往巴蜀寻访其学并无大碍。所以袁桷概言“士大夫闻是说者,争阴购之”实无问题。关键在于,所购为何物,即此“之”字涵义实为重要。

首先就袁溉之言来说,士大夫人蜀所购自然应当是二程遗著了。诚如李申所言,“从程颐开始,对《河图》、《洛书》就不以为然”(第78页)[4]。《河南程氏遗书》载:“因见卖兔者,日:‘圣人见《河图》、《洛书》而画八卦,然何必图书,只看此兔,亦可作八卦,数便此中可起,古圣人只取神物之至著者耳。只如树木,亦可见数。兔何以无尾,有血无脂?只是为阴物。大抵阳物尾长,阳盛者尾愈长。如雉是盛阳之物,故尾极长,又其身文明。”(第222页)[7]以此而言,程颐是不愿多谈《河图》、《洛书》的,因为事事物物均可起数,而其所代表的理则是同一的。所以他强调求理,以为必得其理方可。他说:“圣人之道,如《河图》、《洛书》,其始止于画上便出义。后之人既重卦,又系辞,求之未必得其理。”(第157页)[73不过,程颐并未否定《河图》、《洛书》。因为前此所传的易学重在数,他说:“邵尧夫数法出于李挺之,至尧夫推数方及理。”(第197页)[73程颐不重数当是纠邵雍、李之才、刘牧之偏,但他毕竟懂数,知晓《河图》、《洛书》。蒙文通认为:“二程之学,于(陈)碧虚渊源之相关。依是以上探希夷之说,其端绪固若可寻,而象数、图书者,将其余事也。是二程之于濂溪于耳提面命之间,将有超乎《通书》、《太极》者在。”(第375页)[8]显然,蒙先生的认识是比较合理的。

更为重要的是,二程还是《太极图》的传人。程颐说:“先生(程颢)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第638页)[93朱震在画出《周氏太极图》后也称:“右《太极图》,周敦实茂叔传二程先生。”(卷上)[10]又在上呈《汉上易传》时指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卷首《汉上易传表》)[11]实际上,周敦颐的《太极图》正是通过二程所辑的《通书》而传世的。朱熹在《太极图通书后序》一文中指出:“然先生既手以授二程,本因附书(《通书》)后。”(第3942页)[12]所以,二程传周敦颐《太极图》是不争的事实。这样,二程与图书派易学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了,从他们那里得到《太极图》,甚至上接周敦颐传其它易图39

万 方数据

,‘,・÷

也未必不可能:①所以.士大夫要求得“伊洛轶书”,与《河图》、《洛书》等易图学虽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并非绝元可舱。

程颐在蜀得阆易学及对蜀《易》的推崇对于士大夫人蜀的目的也有一定的影响。《宋史・谯定传》载:“初,程颐之父殉尝守广汉,颐与兄颢皆随侍,游成都,见治篾箍桶者挟册,就视之则《易》也,欲拟议致诘,而篾者先日:‘若学此乎?’因指‘《未济》男之穷’以发问。二程逊而问之,则日:‘三阳皆失位。’兄弟涣然有所省,翌日再过之,则去矣。其后袁滋人洛,问《易》于颐,颐日:‘易学在蜀耳,盍往求之?’滋人蜀访问,久无所遇。已而见卖酱薛翁于眉、邛间,与语,大有所得,不知所得何语也。”(第13461页)[1妇二程入蜀,得闻治篾箍桶者易学,而且所言理致有加,为二程所叹服。程颐作《易传》,亦于《未济》注记载其说(第1023页)[1“。程颐闻得蜀人易学高论已让人心动,而他说“易学在蜀”,袁溉人蜀而得之,更让人神往。更何况袁溉还可以从程颐处传周敦颐《太极图》!袁溉对薛季宣说“伊洛轶书多在蜀”,自然使士大夫们将此说与程颐、袁溉的所言所行联系起来。

不仅如此,蜀中易学盛行,异闻奇出也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即使是非知名的蜀士也多好易学。对于喜奇好异、图书易学盛行的宋代,这些事实自然牵动士大夫之心。《杨公笔录》载蜀乡先生杨损之深明《易》理n引,其说得到清顾炎武的赞同(卷1《七八九六》)口引。苏轼也曾记成都人费孝先通轨革卦影之术(卷3《费孝先卦影》)[171。蜀中《太玄》学更有传统,宋杨绘、谯定均称其易学传自严君平。

薛季宣对《河图》、《洛书》的认识和态度也是士大夫入蜀购书求学的重要参考要素。李申认为:“薛季宣也不认为那黑白点《河图》、《洛书》就是古来相传的《河图》、《洛书》。他的季宣《河图洛书辩》:“夫《易》之有卦,所以悬法也。画卦之法原于象数,则象数者,《易》之根株也。《河图》之数四十有五,《乾》元用九之数也。《洛书》之数五十有五,大衍五十之数也。不可弃也。信斯言也,则《河图》、《洛书》乃《山经》之类。”(卷27《河图洛书辩》)[183薛季宣此说对《河图》、《洛书》的解释有别于过于神化的传统之论,但他并没有否认《河图》、《洛书》的(阙)卷,推原所自,命日《遁甲龙图》云。”(卷30《遁甲龙图序》)[183薛季宣以《河图》与《遁甲》

①需要指出的是:袁桷称”始晁以道纪传《易》统绪,截立疆理,俾后无以伪”,考晁说之《嵩山文集》卷16《传易堂②按t朱伯岜《易学哲学史》(第二卷)551—553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也仅分析薛季宣朴实化《河》《洛》的40

万 方数据《河图洛书辩》认为,‘河图、洛书乃《山海经》之类’,而不是那些黑白点。”(第78戊)[4]②按薛究其终始之数,则九实尸之,故地有九州,天有九野。传称河洛皆九曲,岂取数于是乎?《春秋命历序》:‘《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谶纬之说虽无足深信,其有近正存在,而是将其朴实化而已。薛季宣重象数,认为象数乃《易》之根株,《易》取数源于《河》、《洛》。他对《易林》乃至诸葛亮《八卦图》均感兴趣,确实传播过《河图》。其《遁甲龙图序》称:“《河图》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为心腹,圣人则之而《易》象兴。……世之言遁甲者多沦于怪,其书与术今顾传于星官卜祝之流,兵家时或论焉。荐绅先生盖所不究,走(薛季宣)岂仰知天道?然观其数,真圣人之遗术也。粹其方论,去其诬泰,幸甚成书合在一起叙述,又指明世人将《遁甲龙图》与术数星官卜祝之流混,兵家也偶尔论及,而巴蜀易学正是以象数、术数为传统的,可见薛季宣所反感的是怪异解说的《河》、《洛》之学,而不是记》、卷19《李挺之传》(《四郡丛刊续编》本)均载北宋易学传承情况,与邵伯温《易学辨惑》之说相近,均未列周敦颐易学传自陈抟,而袁桷亦未明指蔡元定所得三图就一定来自二程。一面。

用黑白点表示的《河》、《洛》。他甚至愿传遁甲之术,绝非不传《河图》、《洛书》者。薛氏这一认识恰恰是激励士大夫好奇寻异的最大推动力之一。

综合而言,士大夫人蜀购“伊洛轶书”,本意是求二程遗书遗学,但我们难于否认“伊洛轶书多在蜀”在传闻中的走调,变成“洛遗学”,再改而成“河洛遗学”,更难于断然否定蜀在易学上的巨大魅力,士大夫求遗书时不求其相关遗学——河洛之学。程颐未曾断然否定河洛之学,而二程于蜀闻隐者易学,又称“易学在蜀”;袁溉人蜀得闻薛翁之学,又称“伊洛轶书多在蜀”;薛季宣虽然以《山经》释《河图》、《洛书》,体现了程氏易学的正派作风,但称河洛为《易》取数之源,又将《遁甲》与星官卜祝、兵家之流区别而传之,且入蜀而得袁溉易学之传。这些事实,促使士大夫不单以《伊川易传》为正途,而以正在不断兴盛的图书学为目标加以追求。南宋阳枋说:“自《太极图》后,今时煞有图象出了,不知叔季乃有许多龙马龟文,只是不曾见其有包羲、神禹、周文者出,不知是如何?”(卷3《与宋东山书》)[19]可见图象之兴,宋时确盛。阳枋,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县)人,其言适反证士大夫于蜀求河洛之学正合其理。

二、元朝野诸公传谢枋得易图

据袁桷所载,谢枋得《易三图》得自彭翁,彭翁得自武夷君,渊源有自。李申据此考察了彭翁、武夷君,以彭翁无考,武夷君即蔡元定,①其人蜀求图不可能。至于袁氏所称“番阳吴生蟾”受《易》于谢枋得而后出谢氏诸图,李申未考。

彭翁无名,考述实难。谢枋得《程汉翁诗序》曾说:“予从先朝名将相游,泛论边事。自端平甲午至景定甲子,儒以时文名,而捐躯报国,不畏锋镝,能使武夫心服,为国家延数十年之命者,仅得曹毅节、彭文子(大雅)、余义夫(玢)、徐有功、王景宋五人焉。”(卷16《程汉翁诗序》)口叼可见谢枋得与彭大雅多有交往。彭大雅,字文子,鄱阳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朝请郎,出为四川制置副使,淳榷三年(1243)守重庆。时蜀地残破,大雅披荆棘,冒矢石,筑重庆城以御利、阆,蔽夔、峡,为蜀根柢。后谪死,蜀士大夫为之立庙,谥忠烈(卷88《人物二十三》)[2妇(卷3《彭大雅》)[2引。宋黎廷瑞《芳洲集》有《忠烈侯酷好山水,作<葬书>以行于世。元翁,其族子,传其书,侍父仕赣上,尽得杨氏术,凡谈阴阳家者见之辄屈膝。余闻其论,洒洒然起忘倦矣。夫既谓之地理,理非儒不精。元翁,儒者,精于理,固宜为赋》,题下注云:“彭大雅号太极翁,封忠烈英卫侯。”其诗称:“英英太极翁,器明吴楚甲。……六籍既淹通,异闻更博洽。姬公卜宅洛,成后鼎定郏。理也匪荒唐,古田亡遗检柙。支分景纯书,嫡出杨氏法。……神文遂尔授,玄镐了然脑。俗师守橐囊,群喙闹鬼鸭。……祝君昌兹术,四海救贫乏。”(卷2)[23]由此可知,彭大雅号太极翁,淹通六经,博洽异闻,著有《葬书》。其族子元翁通晓易学及术数大师郭璞(字景纯)之学,尽得杨氏之术,使谈阴阳家者见而屈膝。谢枋得《易三图》传自彭翁,这个“彭翁”当是彭大雅。

“番阳吴生蟾”即吴蟾,闵人。元黄浯称:“往年闽人吴蟾者来京师,自言从谢叠山(谢枋得)得异人所授《河图》,朝野诸公多传之,而秘不轻出。其详虽莫得闻,大抵亦是以八卦

①按:张其成《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一一兼与郭或先生商榷》认为“武夷君可能就是白玉蟾”,“白玉蟾道号武夷翁”,但未考证,亦无确证。又按:白玉蟾(1194—1229),道教南宗道士,本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武夷翁,闽清人,博洽儒书,究竟禅理,对朱熹深为倾倒,有《道德宝章》、《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等传世。41

万 方数据

为《河图》,未必不与蒋说同所自出也。”(辩经六则)[243显然,吴蟾确实传过谢枋得易图,然“秘不轻出”,黄浯无缘得见。黄氏认为,谢枋得《易三图》之一为以八卦为基础的《河图》,与蒋说可能渊源相同。蒋即蒋顺,字得之,他“以《先天图》为《河图》,生成数为《洛书》”(卷63《跋司马子巳先后天诸图》)[6【。黄浯称谢枋得易图,“朝野诸公多传之”,因此,有必要考察谢氏交往诸公。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或作仲直①,号叠山,又号“武夷道人”(卷1《御风行送武夷道人谢叠山》)[25],信州弋阳(在今江西省)人。宝榷四年(1256)进士,曾除建宁府教授、江东宣抚使干办公事(卷5附录)[26]。枋得于德禧元年(1275)出任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时元军入江西,枋得起兵抗战,连连失败。次年正月,信州陷落,其妻被掳自杀,弟亦死于抗战中。枋得变名遁迹于福建建宁县山村中,以卖卜教书度日。入元以后,誓不屈节,屡荐不仕。至元戊子(1288),魏天j;占执拘枋得北行,至燕,不食而死,门人谥为文节先生。枋得“平日所著《易》、《书》、《诗》三传行于世,杂著诗文六十四卷,,[27|.后均散佚,明嘉靖以后始有辑本《叠山集》传世。谢枋得誓不仕元,在当时交游广,学问大,品行高,声名远扬。在易学上,谢枋得有《易说十三卦取象》,传《易三图》②。虞集《谢先生诔》称:“言瞻河洛,言索其故。或建五以御,或虚九以著。”(卷20)[28]盖指谢氏河洛之学而言。

虞集(1270一1347)曾得谢枋得《易》说。赵涝称:“(虞集)尝得江东谢仲直氏传授之说,以《先天八卦圆图》为《河图》,九数而九位为《洛书》,而十数而五位者为《五位相得之图》,心雅善之。”(卷6《邵庵先生虞公行状》)[29]欧阳玄也有相同的记载(卷9《元故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虞雍公神道碑》)[30|。据此,谢枋得所传三图乃是《河图》、《洛书》及《五位相得之图》。其中《河图》就是《先天八卦圆图》;《洛书》就是九数而九位的图,亦即朱熹所称的《洛书》,即用一至九九个数按四正四隅及中央而列的图;《五位相得之图》就是十数而五位的图,亦即朱熹所称《河图》,即用天地数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分列四正及中央的图。可见,胡渭称谢枋得三图为《先天太极图》、《河图》、《洛书》确有一定的道理,

资料大全

《谢枋得所传易图考》(http://www.lp1901.com)。

虞集为正一道士吴全节(1240一1321)撰《河图仙坛之碑》,称吴全节言:“吾昔闻诸异人云:‘《河图》,八卦也。今人所传《河图》,盖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之图也。’儒家颇骇其说,然即卦以指视先天位数,吾得金吾之旨焉。故宋江东谢公枋得得其说而隐去,世祖力致之,在道不食,数十日而神气益完,迫授以官,乃化去。吾受其书而藏之,今得山日河图,告我之兆久矣。”(卷25)口8]吴全节得异人之授,获闻新的《河图》说。其所说《河图》即以八卦为基础的图,这个图显示了“先天位数”,即邵雍先天八卦的方位和序数。这个图不是通常流行的“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河图》。“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乃《系辞》文,也就是由天地数组合而成,被朱熹称为《河图》的图。显然,这一说法大异于时,故“儒者颇骇其说”。关键还在于,吴全节受于异人之图,谢枋得也曾“得其说而隐去’’,看来,吴全节、谢枋得之图

①按:袁桷《清容居士集》卷20《谢先生耒》称“谢仲直”、“文节”,而谢枋得谥“文节”,知“谢枋得”、“谢仲直”为一人,又虞氏不宜直称其名,故“仲直”为字无疑。袁桷《道园类稿》卷49《玉潦谢先生墓表》所言谢某乃崇仁谢氏,实为另一人,与谢枋得无关。朱彝尊《经义考》卷38“谢枋得《易说》”、卷45“谢氏仲直《易三图》十卷”,将谢枋得、谢仲直作二人著录,非是。陆峻岭《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王德毅等《元人传记资料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分列谢枋得、谢仲直,且以《谢先生末》、《玉溪谢先生墓表》并属之谢仲直,谬矣!

②按:《叠山集》卷5《叠山先生行实》作《易说十三卦取象》,朱熹尊《经义考》卷45著录“谢氏仲直《易三图》,十卷”。“仲直”为字,“十卷”之数,未知何据。42

万方数据

有同样的渊源。

虞集称:“临川有雷空山先生者,隐居种湖之上,深明《易》、《老》,以其所学著为成书,公(吴全节)往师焉。他从学者莫之能及也。李君避舍延至雷先生,而公得以专受其业。”(卷25《河图仙坛之碑》)[28]以此而论,授吴全节易图的人或许就是临川雷空山。元代易学家吴澄有《过种湖观访雷空山不遇,因见其所注<庄子),留诗赠之》一诗(卷94)D¨。虞集也与这位雷空山有师承关系(卷39)[32i。但是,雷空山并不是袁桷所言的“彭翁”。袁桷曾撰《空山雷道士墓志铭》(卷31)[1],自然不会将彭翁、雷氏混为一谈。据其所载,雷空山即雷思齐(1230一1301),字齐贤,临川人。宋亡,弃儒而为道士,独居空山之中,终年七十二岁。所著有《易图通变》五卷、《易筮通变》三卷,《四库全书》收录,又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和陶诗》、《空山漫稿》,今不见存。雷思齐与黄震(卷91《跋雷道士诗》)[3引、揭侯斯、虞集、曾子良、吴澄、袁桷、张宗演、吴全节等朝野儒道名士有深谊(卷首《易图通变序》)[3引。其中明确可知传谢枋得《易三图》的就有袁桷、虞集、吴全节三人。至于吴全节之师雷思齐、虞集之师吴澄是否知晓谢枋得所传《易三图》则需考察。

从雷思齐的《易图通变》及《易筮通变》二书来看,他对《河图》、《洛书》确实有相当精深的研究。雷思齐在《易图通变序》中指出:“《河图》,八卦是也。……图之数以八卦成列,相荡相错,参天两地,参伍以变,皆自然而然。后世不本其数实惟四十,而以其十五会通于中,乃妄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意增制于四十之外,以求其合,幸其中,故愈说愈迷,纷纷迄今。”(卷首)[3妇在雷氏看来,《河图》乃是由四十数组合而成的图,但它仍合于天地五十有五之数。这是因为“以天五地十虚用,以行其四十”(卷首《易图通变序》)[3引。也就是说,五和十不表现四象八卦之数,故《河图》中没有标明中宫五和十之数位,其数为虚数;天五地十虽为虚数,但体现于四象八卦之中,仍发挥着作用。他的《河图》被称为《河图四十征误之图》。另一方面,雷思齐极力排斥《五行生成图》,也就是朱熹所称的《河图》,说:“与汉诸儒事事必强推五行以求合于春秋灾异,傅会五十五数以为《洛书》者,实不敢谓然,不敢同也。”(卷4《河图辨征》)[34]

从雷思齐的河洛学来看,他与谢枋得的《河图》既有共性,又有很大的差异。从共性上看,二者均以八卦为《河图》,均排斥五十五数组成之图。但谢枋得《河图》体现了先天位数,而雷思齐《河图》则是在朱熹所言之《洛书》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的,是后天八卦位数。以此而论,谢氏《河图》肯定不源于雷思齐。谢枋得、吴全节所受易图确系得于另外的“异人”。

吴澄(1249—1333)字幼清,抚州崇仁人,号草庐,谥文正。吴氏易学著作有《易纂言》12卷、《易纂言外翼》8卷。吴澄主要是发扬朱熹的图书学,仍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他说:“《河图》者,羲皇画卦之前,河有龙马,出而马背之旋毛有此数也。其数后一、六,前传《河图》相去太远,不足为论。不过,吴澄有《先天方图》,四库馆臣注云:“案此图原本不著篇名,据《小序》云:‘羲皇心契天地自然之易,将画八卦图出于河,为《易》之原。’《先天方圆图》,所谓自然之易也。圆图及图说疑脱去,惟存此图,谨附于此。”(卷7)[3胡四库馆臣怀

43

万 方数据二、七,左三√\,右四、九,中五、十,五奇五偶相配。”(卷7)[35]显然,吴澄此说与谢枋得所疑吴氏《先天圆图》已脱去,符合原文文义,当是事实。这一脱佚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吴氏《先天方图》与朱熹所称邵雍《伏羲六十四卦方图》同,说明其《先天圆图》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此,吴澄也不大可能传谢枋得易图,尤其是其《河图》。

三、明人传述谢枋得《河图》

谢枋得所传《易三图》为《河图》、《洛书》及《五位相得之图》,《洛书》同于朱熹,而以当时流行的朱熹之《河图》为《五位相得之图》只是一个名实问题,没有什么骇异之处,最引人诧异的是以《先天八卦圆图》为《河图》。问题在于这个《先天八卦圆图》是不是后来流行的《先天太极图》(明赵掇谦称作《天地自然河图》,赵仲全、章潢称《古太极图》,现在又称《阴阳鱼太极图》)。

首先,如果说谢枋得所传的《先天八卦圆图》就是邵雍所传的《先天八卦方位图》虽有一定理据,但难以让人接受。邵雍易学在元代流传确实并不十分广泛(卷31《周易玩辞序》)[28],但仍有不少学者,如俞琰、胡一桂、胡炳文、董真卿等,通晓邵雍易学。既然如此,。如果谢氏《河图》是《先天八卦方位图》,则吴全节说“儒家颇骇其说”,元黄浯称“朝野诸公多传之,而秘不轻出”,就与这一假设不吻合。因此,谢枋得所传《河图》不应是邵雍《先天八卦圆图》的原样,因而能引起时人的好奇与诧异。

那么,谢枋得所传《河图》究竟是什么样呢?明人的记载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明代宋濂(1310—1381)、王秫(?一1372)、张宇初(?一1410)三人对谢枋得传易图有相关而相似的记载。

宋濂《河图洛书说》:

江东谢枋得又传《河图》于异人,颇祖于八卦,而坎离中画相交流,似于方士抽坎

填离之术。(卷26)‘36]

王神《河图辩》:

江东谢枋得以为尝传《河图》于异人,其为状依仿八卦以为体,坎离中画而相交

焉,乃与方士抽坎填离之术相彷佛。此其二也。(卷4)[37J

张宇初《河图原》:

谢枋得尝传《河图》于异人,其状仿八卦为体,坎离中画而相交,类于丹道坎离之

术。(卷1)[38]

宋、王、张三人实有一定的联系:“元末文章以吴莱、柳贯、黄浯为一朝之后劲。(宋)濂初从莱学,既又学于贯与浯,其授受具有源流”(卷169《宋学士全集提要》)[3叼;“(王)神师黄涪,友宋濂,学有渊源”(卷169《王忠文公集提要》)[393;张宇初字子璇,为第四十三世正一天师,“宋濂尝称其颖悟,有文学”(卷首《提要》)[38|。可见,前二人同师黄浯,后二人均与宋濂有联系。比较三人的记载,除了个别文字表述有异外,基本相同。这说明三人的记载来源是一致的。黄潘只听说过吴蟾传谢枋得易图,其详不得而知,而宋濂、王神同师黄酒,却能知谢氏之图,无疑是别有根据。

宋、王、张称谢枋得《河图》以八卦为体,这与赵访、欧阳玄、吴全节诸人所言相符;三人同称谢枋得易图源于“异人”,没有指明自“彭翁”、“武夷君”而来,与赵、欧阳、吴诸人之说符合,与袁桷说也不冲突;三人称坎离中画相交,与道家抽坎填离之术相似,与谢枋得宋亡之后隐居、吴全节以道士传之无矛盾。因此,三人之说应该是可以信据的。需要指出的是,宋、王、张之说与赵、欧阳、吴之说又有一定的区别。其一,宋、王、张三人没有指出谢氏所传《河图》与《先天八卦圆图》的关系,尤其是未言此图中八卦的位数,而赵、欧阳、吴明确说是《先天八卦圆图》,用的是先天位数。其二,宋、王、张三人指出谢氏《河图》形状依仿八44

万方数据

卦,说明其图形确实没有用八卦卦画原形,这是赵、欧阳、吴所未说明的。总之,宋、王、张之说正好与赵、欧阳、吴之说互补,实无矛盾。

明赵掇谦《六书本义》卷首载有《天地自然河图》,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见的《阴阳鱼太极图》的原形。赵掇谦说:“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卷首《图考》)[40]陈伯敷即陈绎曾,字伯敷,胡炳文《云峰集》作伯孚(卷4《题徐芝石赋陈伯孚飞白》)[41|,书法大家。父陈康祖,字无逸(卷10《八月十六日张园玩月诗序》)H21,与戴表元、吴澄、赵孟频、王沂等人有交往。《元史》称:“程文、陈绎曾者,皆名士。……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官至国子助教。”(第4348页)“33陈伯敷“诸经注疏,多能成诵”,他传易图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四库馆臣称:“绎曾字伯敷,……尝从学于戴表元,而与陈旅友善,师友渊源,具有所自,故所学颇见根柢。”(卷196《文说提要》)[3阳

陈绎曾尝从学于戴表元,《元史》称戴表元“门人最知名者日袁桷”(第4337页)[43‘,而袁桷从吴蟾处得闻谢枋得三图(卷21《易三图序》)[1]。以此而论,陈绎曾所传《天地自然河图》得于同门袁桷,源于谢枋得所传三图之一的《河图》是完全可能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证明这一点。而要从元明学者用文字描述的谢枋得《河图》与《天地自然河图》的图形相比较而得出二者是否吻合的结论,则是见仁见智的。不过,二者有相似性是可以肯定的。

四、结论

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对袁桷的记载并没有多大疑问。四库馆臣称:“桷先世在宋多以文学知名,称东南故家遗献。没后会朝廷修史,遣使求郡国轶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多,故其于乡邦旧典尤多贯串。《志》中考核精审,不支不滥,颇有良史之风。”(卷68(《延榷四明志提要》)[39弘其文章博硕伟丽,有盛世之章,尤练习掌故,长于考据。”(卷167《清容居士集提要》)[393胡渭以其为“博雅君子”而信之,也并无大问题。事实上,袁溉确实对薛季宣说过“伊洛轶书多在蜀”的话。胡渭将“洛遗学”引成“河洛遗学”,而称谢枋得所传三图为《先天太极图》、《九宫图》、《五行生成图》虽有不妥,但大致不离其实。李申刻意考证“河洛遗学”为二程遗著,虽符合其本义,但忽略二程传《太极图》、薛季宣传《河图》《洛书》、南宋后期新的易图大量兴起等事实对士大夫的影响,不知虞集、吴全节等传《易三图》、赵撮谦——陈绎曾——袁桷——谢枋得之关系,未免失之偏颇。

我们认为传谢枋得易图的彭翁可能是彭大雅。据赵涝、欧阳玄、虞集、黄浯、吴全节,以及明人宋濂、王神、张宇初等人的记述,我们知道谢枋得所传三图是《河图》、《洛书》、《五位相得之图》。其中《洛书》与朱熹所言《洛书》相同,即胡渭所言之《九宫图》;《五位相得之图》即朱熹所言《河图》、胡渭所言之《五行生成图》;谢氏所传《河图》是《先天谢枋得所传易图考八卦圆图》,并无明确证据证明它即是胡渭所说的《先天太极图》。事实上,谢枋得所传《河图》不是邵雍的《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它具备有先天八卦位数,形状依仿八卦,但又不同于八卦卦画,与丹道抽坎填离之术相同。《天地自然河图》经陈绎曾传予赵播谦,始著录予《六书本义》一书之中。陈绎曾为袁桷同门师兄弟,其图与谢枋得当有关系。元明诸人记载的谢枋得《河图》与《阴阳鱼太极图》是否吻合,由于缺乏可靠的对比度,难于定论,但可以肯定二者有相似性。正因为如此,胡渭的结论并不完全妥当,但也离实际相去不远。万 方数据45

参考文献:

[1]袁桷.清容居士集[M].四部丛刊初编[z].上海:上海书店,1989.

[2]胡渭.易图明辨[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朱伯岜.易学哲学史(第二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4]李申.易图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吕祖谦.东莱集[M].文渊阉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M].四部丛书初编[z].上海:上海书店,1989.

[7]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M].二程集[z].北京:中华书局,1981.

[8]蒙文通.古学甄微[M].成都:巴蜀书社,1987.

[9]程颢,程颐.河南程氏文集[M].二程集[z].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朱震.汉上易传卦图[M].文渊阍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朱震.汉上易传[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朱熹.朱熹集[M].郭齐,尹波点校.成都t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13]脱脱,等.宋史[M].jE京:中华书局,】977.

[14]程颐.周易程氏传[M].二程集[z].

[15]杨彦龄.杨公笔谈[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6]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

[17]苏轼.东坡志林C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8]薛季宣.浪语集[M].文渊罔四库全书[Z].上海t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9]阳枋.字溪集[M].文诛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0]刘埙.隐居通议[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t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z1]谢曼,等.江话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2]刘一清.钱塘遗事[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3]史简.鄱阳五家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4]黄浯.日损斋笔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7.

[2s]陈杰.自堂存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6]谢枋得.叠山集[M].文渊阎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z7]李源道。故宋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A‘].元文类[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8]虞集.道园学古录[M].四部丛刊初编[z].上海:上海书店,1989.

[29]赵消.东山存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0]欧阳玄.圭斋文集[M].四部丛刊初编[Z].上海:上海书店,1989.

[31]吴澄.吴文正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2]虞集.书玄玄赘稿后[A].元文类[z].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3]黄震.黄氏日抄[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4]雷思齐.易图通变[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5]吴澄.易纂言外翼[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6]宋濂.文宪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7]王棒.王忠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8]张字初.岘泉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9]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0]赵摇谦.六书本义[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1]胡炳文.云峰集[M].文渊阀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2]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M].四部丛刊初编[z].上海;上海书店,1989.

[43]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责任编辑:林忠军46

万 方数据

谢枋得所传易图考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金生杨, JIN Sheng-yang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周易研究STUDIES OF ZHOUYI2005(5)

参考文献(69条)

1.袁桷 清容居士集 1989

2.胡渭 易图明辨 1987

3.朱伯崑 易学哲学史 1995

4.李申 易图考 2001

5.吕祖谦 东莱集 1987

6.魏了翁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1989

7.程颢;程颐 河南程氏遗书 1981

8.蒙文通 古学甄微 1987

9.程颢;程颐 河南程氏文集 1981

10.朱震 汉上易传卦图 1987

11.朱震 汉上易传 1987

12.朱熹;郭齐;尹波 朱熹集 1996

13.脱脱 宋史 1977

14.程颐 周易程氏传

15.杨彦龄 杨公笔谈 1987

16.黄汝成 日知录集释 1990

17.苏轼 东坡志林 1981

18.薛季宣 浪语集 1987

19.阳枋 字溪集 1987

20.刘埙 隐居通议 1987

21.谢旻 江西通志 1987

22.刘一清 钱塘遗事 1987

23.史简 鄱阳五家集 1987

24.黄晋 日损斋笔记 1987

25.陈杰 自堂存稿 1987

26.谢枋得 叠山集 1987

27.李源道 故宋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 1987

28.虞集 道园学古录 1989

29.赵汸 东山存稿 1987

30.欧阳玄 圭斋文集 1989

31.吴澄 吴文正集 1987

32.虞集 书玄玄赘稿后 1987

33.黄震 黄氏日抄 1987

34.雷思齐 易图通变 1987

35.吴澄 易纂言外翼 1987

36.宋濂 文宪集 1987

37.王祎 王忠文集 1987

38.张宇初 岘泉集 1987

39.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 1965

40.赵撝谦 六书本义 1987

41.胡炳文 云峰集 1987

42.戴表元 剡源戴先生文集 1989

43.宋濂 元史 1976

44.李申 易图考 2001

45.郭彧 易先天图一浑天象非张行成之图 1995(04)

46.张其成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彧先生商榷 1997(01)

47.朱伯崑 易学哲学史 1995

48.谢先生耒

49.袁桷 玉濂谢先生墓表

50.朱彝尊 易说

51.袁桷 卷20

52.袁桷 卷49

53.朱彝尊 卷38

54.谢枋得

55.谢氏仲直 十卷

56.陆峻岭 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1979

57.王德毅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1987

58.陆峻岭 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1979

59.王德毅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1987

60.谢枋得;谢仲直 谢先生耒

61.叠山先生行实

62.袁桷 卷20

63.袁桷 卷49

64.朱彝尊 卷38

65.谢枋得

66.谢氏仲直 十卷

67.陆峻岭 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1979

68.王德毅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1987

69.易三图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吴新楚 楚简《周易》

2. 刘彬.LIU Bin 帛书《要》篇新释五则[期刊论文]-周易研究2009(2)

3. 吴保春.WU Bao-chun 西周迁洛与《益》卦爻辞解读[期刊论文]-周易研究2008(1)

4. 王新民 衍生图与形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0)

5. 赵建永 《周易·复卦》初爻的诠释进路[期刊论文]-周易研究2004(2)

6. 王威威.Wang Wei-wei 胡煦易学的河图洛书观[期刊论文]-周易研究2007(3)

7. 沈文基 先天学关于太阳系定位原理[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16(1)

8. 王风 论《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之相合[期刊论文]-周易研究2004(2)

9. 汪启明.WANG Qi-ming 天才学者刘咸炘易学初解——写于《推十书》(增补全本)刊后[期刊论文]-周易研究2009(2)

10. 栾任之.王景祜 《伏羲定律》的发现与运用[会议论文]-200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ouyyj200505006.aspx

本文来源:http://www.nmgzasp.com/dx/43757/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7录取分数线|2017年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单招专业及单招计划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7录取分数线|2017年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单招专业及单招计划
  • 2017年四川高职单招考试时间|2017年四川高职单招考试时间安排 2017年四川高职单招考试时间|2017年四川高职单招考试时间安排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怎么样|四川外国语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怎么样|四川外国语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学怎么样_四川美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学怎么样_四川美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 2018四川本科二批录取时间|2018年四川十大本科学校排名 四川最好的本科大学 2018四川本科二批录取时间|2018年四川十大本科学校排名 四川最好的本科大学
  • 2017四川艺术校考成绩查询|2017四川艺术校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7四川艺术校考成绩查询|2017四川艺术校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官网】四川大学锦江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官网】四川大学锦江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7分数线|2017年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7分数线|2017年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
为您推荐
  •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官网|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官网|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和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
  •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_阿坝师范学院2016年四川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_阿坝师范学院2016年四川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7年各省统考结束后就要进行校考,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知道去年的分数线后可以用作今年的填报志愿时作为参考。下面是高考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坝师范学院2016年四川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供参考。1阿坝师范学院2016年四川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阿坝师范学院2016年
  • 【四川艺术文化学院】学院与艺术结合,第二期终于来了!
    【四川艺术文化学院】学院与艺术结合,第二期终于来了!
    激动!各个学院新名字,第二期终于来了!  万众期待的学院名字设计第二波来啦!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wuli广播台的美编宝宝真是大写的棒呀!来赏个鸡腿喽!  闲话不多说,屏住呼吸,一大波美图正在靠近!  教育两个字的首拼抽象变形为一只鸽子与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家园。宝塔巍巍,延河激荡。  石油学
  • [四川美术学院2018录取分数线]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专业录取分数线
    [四川美术学院2018录取分数线]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7年各省统考结束后就要进行校考,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知道去年的分数线后可以用作今年的填报志愿时作为参考。下面是高考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专业录取分数线,供参考。1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专业录取分数线  四川美术学院2016年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按根据
  • 四川农业大学美术录取分数线|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美术设计类专业调档线
    四川农业大学美术录取分数线|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美术设计类专业调档线
    2017年各省统考结束后就要进行校考,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知道去年的分数线后可以用作今年的填报志愿时作为参考。下面是高考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美术设计类专业调档线,供参考。1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美术设计类专业调档线  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美术设计类专
  • 2016年四川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2016年四川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
    2016年四川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2016年四川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
    2017年各省统考结束后就要进行校考,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知道去年的分数线后可以用作今年的填报志愿时作为参考。下面是高考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四川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供参考。12016年四川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  四川理工学院2016年艺术
  • 2016年四川旅游学院招聘|2016年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6年四川旅游学院招聘|2016年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7年各省统考结束后就要进行校考,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知道去年的分数线后可以用作今年的填报志愿时作为参考。下面是高考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供参考。12016年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四川旅游学院2016年四川省美术类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费】2016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费】2016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7年各省统考结束后就要进行校考,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知道去年的分数线后可以用作今年的填报志愿时作为参考。下面是高考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供参考。12016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6年
  • 2016年四川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_2016年四川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6年四川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_2016年四川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7年各省统考结束后就要进行校考,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知道去年的分数线后可以用作今年的填报志愿时作为参考。下面是高考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四川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供参考。12016年四川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2016年艺术类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
  • [南京艺术学院是几本]南京艺术学院校花胡莺玉
    [南京艺术学院是几本]南京艺术学院校花胡莺玉
    胡莺玉1996年生于四川成都,以优异的舞蹈成绩和特长分数考入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目前正在修习表演。胡莺玉从小学习舞蹈,这使她性格日渐坚韧,开朗外向。尽管年纪稍小,近日已崭露头角,深获群众期待。  近日,南京艺术学院校花胡莺玉发布了一组新写真,照片中的她风格多变,笑容明亮。  南京艺术学院校花胡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