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及其时尚性特征


青海 2019-11-16 22:10:29 青海
[摘要][大众文化及其时尚性特征]第23卷 总第134期2004年第4期 2004年 8 月出版攀 登(双月刊)Ascent(Bimonthly)Vol23 General No 134No 4 2004 August 2004大众文化及其时尚性特征吴玉敏□(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青海 西宁 810001)

【www.nmgzasp.com--青海】

[大众文化及其时尚性特征]

第23卷 总第134期2004年第4期 2004年 8 月出版攀 登(双月刊)

Ascent(Bimonthly)Vol23 General.No.134

No.4.2004 August.2004

大众文化及其时尚性特征

吴玉敏□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青海 西宁 810001)

摘要:大众文化是工业化发展和消费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必然伴生物,其发生存在的基本逻辑是商品的生产与消费,   它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阐发,

大众文化及其时尚性特征

[智库|专题]。同时,时尚化已是大众文化明显而又强大

的传播动力,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大众文化;商品;消费;时尚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47(2004)04—0063—03收稿日期:2004—06—15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大众文化的盛行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文化表现自己存在的十分醒目而重要的现象,也已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水乳交融正是大众文化存在的一个显著特征,其发生的内在动力在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消费主义成为主要的意识形态统治的蔓延和巩固,法兰克福学派称其为文化工业自有其恰当之处,技术化、商品化、平面化更是其主要的存在特征。与此同时,时尚性也是这类文化另一个不能低估的特点,它既是作为现代大众文化存在的主要生命动力,也是资本力量的必然表征。

此一致的解释,就采用“文化工业”代替了它。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它与文化工业区别开来。

大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性文化形式,是与这种文化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巨大拓展分不开的。它所涵盖的范围已超出“精英文化”的范畴,由于它的通俗、浅显与轻松休闲而有着最广泛的适应人群。这一切的发生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巨大发展以及工业化急速推进之后商品力量特别是资本力量的无所不在和技术力量的绝对控制,如詹姆逊所说:“只有通过劳动力的普遍商品化——马克思的《资本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前提——所有人类劳动的形式才能作

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大众文化源自法兰克福学派,大众视听文化、商业文化、“通俗”文化、文化工业等是其种种不同的称谓。1942年,霍克海默与卢旺塔尔在通信中提出“大众文化”概念;而在1944年,为了强调“大众文化”并不是指流行于大众的通俗化的文化,或者通俗艺术的一种当代形式,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提出了“文化工业”概念,用以指称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阿多诺在八十年代曾特别回顾了关于“文化工业”这一概念命名的经过:“文化工业”这个术语可能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霍克海默和我于1947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该书。在我们的草稿中,我们使用的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倡导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好像从大众本身产生出来的文化,是流行艺术的当代形式。我们为了从一开始就避免与

为活动的不同类型(采矿与农业相对,钢琴作曲与纺织操作有别)从它们独特的性质区分中分离出来,一切被普遍地安排在定量的公分母下,以及在普遍的金钱的交换价值之下。于是,在这里,人类活动不同形式的性质,它们独特的和不同的‘目的’或价值,有效地被市场体系括除或悬搁,使所有这些活动作为纯粹的手段或工具从效率方面自由地被无情地重组。”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兰克福学派之所以又称大众文化为文化工业是与文化传播媒介的高技术化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在广泛推动社会生产巨大发展、促使产品趋向一律和标准化的同时,也改变了文化的生产形式、接受手段和传播途径。从纸介质的传播媒体向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电子介质的传播媒体转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飞跃之一。电子传媒比印刷传媒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多媒体的相继产生,创造了崭新的文化工业——广播工业、电影工业、电视工业,音像文化乃至多媒体文化,它们代替图书

¹

—63

文化,成为新兴的主导文化形式。在电子网络的基础上创造的电子报刊,电子新闻产业、电子广告产业等等,使文化不断地创新和扩容,其领土得到了前所未有地猛烈扩张。

从实际情况看,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在这个意义上,通俗诗、报刊连载小说、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无疑属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folk culture)都具有通俗易懂和受众大量的特点,但民间文化是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而大众文化则仅仅是与现代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相伴随的并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手段制作的具有商品消费特点的市民文化形态,二者的起源、受众、传承方式、功能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当今都市,大众文化往往与民间文化形成复杂多样的关系。

关于大众文化的社会效应与意义,居于主导性话语权的当属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法兰克福学派所谓的大众文化,是指借助于大众传播技术,通过融合艺术、政治、宗教和哲学与商业、意识形态与社会物质基础,实现对政治意识过滤的一种文化,它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这种文化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就是一种使我丧失批判和否定能力的单向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作为代表制度否定方面的破坏性人物,像艺术家、造反诗人、妓女、罪犯、“垮掉的一代”等等,如今也成为一种对现存秩序的肯定胜于否定的典型或畸形的人。通过文化工业对人们的意识过滤,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再现为整个社会所需要塑造出来的那种样子”。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看来,大众文化在闲暇时间内操纵着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过滤了人们超越现实社会制度的反叛性意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巩固现存的社会秩序,因此是一种巩固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大众文化成为显学,不仅在于它参与人数的空前广泛,更在于其逐步具有的意识形态潜力,即一种隐性的控制和引导人们生活与行为方式的功能。

文化生产的商品化是大众文化最主要的现实发生根源。大众文化的主旨,是流水化工业生产、以盈利为目的、把文化变成消费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当代文化工业已经与社会经济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广播事业依赖于发电工业,或者电影事业依赖于银行,这都说明了这整个领域都是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这整个领域中的各个具体部门,又是相互有联系的,

资料大全

《大众文化及其时尚性特征》(http://www.lp1901.com)。这种密切的联系,导致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为价值规律所左右,具有了商品形式和特性。艺术的商品化改变着艺术创作的目的,艺术商品是为了获得市场的承认而生产的。由于文化商品化造成的价值标准变化,进而使人们重视文化的不再是其真实的价值,一切都服从于交换价值,使交换价值高于一切。

由于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与其他经济部门的产业相似性,它与金钱之间有一种直接联系,是把文化产品当作商品来

º

生产,当然也应象商品那样来消费。因此,必然导致大众文化商品化和技术化。在大众文化时代,轻松的主题成为主流,消费成为目的。报纸有“休闲版”,电台有“轻松调频”,商店悬挂“休闲服”。消遣、娱乐和休闲成为普遍趋势。轻松迎合了时尚,不断地变化形式变成了生活常态。人们越来越淡漠艰辛,更不再执著于信念的认真,不再有追求真理的向往,也失去了探讨人生价值的热情。而且借助于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生产既使大众文化标准化、齐一化,同时也扼杀了艺术创作的个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欣赏的自主性与想像力。文化产品趋于一律化,个性成了一种幻想。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结构简单、旋律反复、机械敲打,像刻板的教条一样,使听众不由自主地产生机械反应。因此,艺术欣赏的自主性瓦解了,这种瓦解使听众的心理退回到了一种被动依附的幼稚状态,从而滋长了消费标准化产品的要求。人的理性变成了纯工具化的思维,工具理性支配着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文化的“技术化”意味着工具理性支配了文化领域。文化本来应是想像和价值理性的天地,这一领域一旦由工具理性所占领,不仅文化的生产者,而且文化的传播者和享用者都成了工具。

法国著名后现代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用“时尚”指认现代性,称之为我们当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逻辑的观点,而成为进一步阐释大众文化当今存在特征的点精之处。按照鲍德里亚观点,整个的现代性秩序,从性到媒介、从艺术到政治,无不渗透着时尚的逻辑,时尚成为现代性的一种表征。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说时尚性也是当今大众文化的显著特征。

鲍德里亚首先用循环(或再循环)来描述拟真的一种基本逻辑,循环可以表现为再生产,表现为新生,表现为重新使用,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鲍德里亚认为,文化再循环是对文化观念的彻底颠覆,“文化再也不是为了延续而被生产出来”,“文化和‘新闻’中的事件一样,和广告中的伪物品一样,可以(很可能已经是这样了)根据媒介自身、根据一些参照规则被制造出来。人们在这里使用的是那种‘模范范例’的逻辑程序,或者是在那些其实只是形式和技术游戏的摆设里发挥作用的那种逻辑程序。”这种文化再循环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继承下来的著作、思想、传统等遗产;二是考证和理论思考的持续方面——考证的超验性和符号的功能。所有的文化事件都是根据模型制造出来的,是形式化、技术化游戏逻辑的结果。进一步,鲍德里亚认为,时尚是文化的范型之一,它直观地反映了循环逻辑,表现为延宕,表现为从能指到能指,表现为旧形式作为一种抽象形式的更新。在鲍德里亚看来:时尚总是向后的,但总是在废除过去的基础之上的:是灵魂的死亡和形式的再生。它的恰当的现实性(它的“时髦”、它的“相关性”)不是对在场的参照,而是一处直接的和总体的循环。矛盾的是,时尚是非现实性的(落伍的、不相干的)。

»

它总是预设了形式的死亡时间,预设了一种抽象,籍此,时尚避开了时间而成为有效力的符号。由此循环变成为新的历史观念,它不承认纯粹的过去也不承认纯粹的未来,而是在循环中寻找新的历史可能性。

如果我们用鲍德里亚文化再循环理论解读大众文化的生存状况就会发现,大众文化的衍生、传播、更新正是按照时尚的逻辑运转的。由于大众文化深受商品与资本法则的控制,是作为日常生活消费的一种方式存在的,根本不具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寻求意义的任何指向,因而不可能有内在的深刻内容。它所注重的是外部的表现形式是否吻合人们当下的消费要求,能否在与人的欲望“象征”符号的互动中产生效率和效益。但是这个目的的达到并非易事,某种形式的文化能否流行,能否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大多数人都愿消费的东西,不在于它有多么深刻的内容,而看它在形式上可否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所期望的象征意义,能否有效担当某种欲求或心理的象征符号。时尚在这里所具有的意义是,它从不考虑某种东西的流行会成为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手段,更不去理会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它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变换形式,不断地颠覆和抹平历史与现在、虚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距离。正如鲍德里亚所揭示的,时尚的循环意味着一种再生性的形式化,是在内容被彻底清除之后形式主宰的表现,形式成为无源之形式。

在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曾掀起过一阵毛泽东热、“文革”热和政治怀旧潮,当时它们不过是在对昔日禁忌、神圣、意识形态的消解中,构成了复杂的政治情绪的发泄。而到了九十年代前半期,这股怀旧潮则是在消费和消解昔日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成功地充当着一架特殊的文化浮桥,将政治禁忌与创伤记忆转换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曾经蕴涵于其中的厚重的政治与文化意义,被迎合潮流的淡淡忧伤和心理感怀所融化。曾有的激情与崇高变成为咖啡酒廊茶屋里浅饮低酌的谈资与作料,就着茶的余味和酒的眩晕浸没于当下的生活时尚。如果我们在前不久还可说时尚就是消费的话,而今却不能说消费就是时尚。因为为消费而消费是低层次、仅仅是初级时期的所为,而与时尚契合的消费则是一种格调、一种品位,是失却了内容之后的纯粹形式,其外观与呈现是那么的华贵与眩目,内容已变得无比的苍白,完全变得可有可无。时尚是时刻萦绕于周边、无从把握、更无法摆脱的生活命运。在时尚逻辑的规范中,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消费性特点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其内在驱动力已被时尚所置换。追逐时尚成为芸芸众生不自觉的生活目的,制造并传播时尚则是现代社会商品与资本势力的主要任务。

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逻辑,资本主义与其说是一种经济现象,不如说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资本主义对人的操纵不仅体现在经济的物的领域,更是借助于大众文化,深入到社会日常生活与个体的心理活动,实现对人的政治意识的过滤。所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已具有了意识形态

的功能。如果我们接着话题往下述说,就会发现这种过滤与控制作用的实现方式的最有效手段即是时尚的创造与引诱。鲍德里亚对时尚在身体与性别的挪用的深入阐释很值得玩味。在鲍德里亚看来,身体是时尚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而身体的当下命运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社会现象。并且身体从一开始就是与妇女的身体混淆在一起。当身体的隐蔽与性别的漠视出现时,当时尚中性化了身体与服饰之间的对立时,妇女与时尚的关系似乎被冲淡了,但时尚的这种性别中性化并不是一种解放。也就是说,所谓的时尚对妇女的解放,如同无产阶级被作为劳动力被加以解放一样,仅仅是作为快乐的力量被解放的。时尚关乎女性,而不关乎妇女。实际上,身体的生产、死亡的生产、符号的生产、商品的生产,仅仅是同一系统中的不同方式而已。如果说工人是在剥削符号和现实原则符号下与自身相分离,妇女则是在漂亮原则和快乐原则下自身相分离。

我们可以说,时尚是制造出来的,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意识支配力量,它使人们心甘情愿却又不得不接受和文化制作人提供给的种种东西。借助时尚的力量,大众文化既能调节公众生活,又可以控制私人生存;不仅灌输思想,而且还渗透进了人的心理结构,把由时尚确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强加给人们,使人在时尚的牵引之下丧失内在自由、独立的决断能力。就如同文化偶像的制造一样,由相关文化时尚产业和新闻媒体共同支撑的文化时尚界,随时随地都在注意制造文化时尚,以便引发公众的文化时尚消费流。与其说“我们需要文化偶像”,不如说“文化时尚界需要自己的时尚偶像”。凭借偶像,文化时尚界可以鼓荡起新的消费潮流,为公众找到新的消费借口。所以“文化偶像”实际上应当是“文化时尚偶像”这一完整表述的一种省略形式。这种形式上的省略是有意的。省略掉关键的“时尚”二字,极大地有助于把本来通俗的或大众的流行偶像评判提升为高雅的精神境界的追求。通过这种修辞上的省略,流行的时尚偶像推销行为就似乎可以被打扮成一种与商业无关的神圣而纯粹的精神追求。实际上,大众文化是借助时尚的力量去满足人们的一切需求,但是这种被满足的需求,又都是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被预先规定的,人在社会里永远只是被规定的需求的消费者,并在时尚消费的惬意享受中形成与这个社会相协调的意识。注释:

¹F·詹姆逊.快感:政治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38.

º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18.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3.

(本文编辑:段继业)

—65

本文来源:http://www.nmgzasp.com/dx/42915/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若爱不曾远去]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若爱不曾远去]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 青海本科分数线2018_2018年青海公办本科大学有哪些 最新公办本科院校名单 青海本科分数线2018_2018年青海公办本科大学有哪些 最新公办本科院校名单
  • 青海老年大学2018招生|2018年青海公办大学有哪些 最新公办院校名单 青海老年大学2018招生|2018年青海公办大学有哪些 最新公办院校名单
  • 全国专科学校排名2018_2018年青海专科学校有哪些 最新高职院校名单 全国专科学校排名2018_2018年青海专科学校有哪些 最新高职院校名单
  • [2018本科提前批的大学]2018年青海省本科大学有哪些 最新本科院校名单 [2018本科提前批的大学]2018年青海省本科大学有哪些 最新本科院校名单
  • 【2017年青海美术类专业联考统考成绩查询】2017年青海美术类专业联考/统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2017年青海美术类专业联考统考成绩查询】2017年青海美术类专业联考/统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 民族更改的规定2017|2017年青海民族工艺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查询入口 民族更改的规定2017|2017年青海民族工艺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查询入口
  • 【青海2017年高考分数线】2017年青海音乐类专业统考成绩查询入口 【青海2017年高考分数线】2017年青海音乐类专业统考成绩查询入口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