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


吉林 2019-11-16 08:10:14 吉林
[摘要][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吉发„2009‟33号)着眼于实现吉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特制定本纲要,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智库|专题]。一、绪言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迈

【www.nmgzasp.com--吉林】

[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

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

(吉发„2009‟33号)

着眼于实现吉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特制定本纲要,

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

[智库|专题]。

一、绪言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迈向知识经济的重大变革,人才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面对新形势,中央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提出走人才强国之路。我省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自2002年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以来,人才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人才总量持续增长,达到178.2万人,比2002年增长24.4%;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50.8%,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3%;人才投入不断增加,政策创新力度加大,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明显,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

“十二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是我省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这既为人才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臵要求日益强化,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要求更为重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建设创新型吉林要求大力提升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我省人才总量、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抓人才发展的

战略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地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快人才优先发展,完善制度政策,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吉林振兴发展的新优势。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发展规律,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激发人才创造力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撑,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着力促进人才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1.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拓展工作领域,整合人才资源,集聚开发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人才兴业的整体合力。

2.坚持以人为本。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尊重人才的个性和创造精神,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营造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宽松环境。

3.坚持服务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吸引急需人才,稳定重点人才,着力满足吉林振兴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4.坚持改革创新。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解放思想,创新政策,优化服务,增强人才资源配臵机制活力。

5.坚持统筹兼顾。统筹省内和省外人才资源开发,统筹高层次和实用人才开发,统筹城乡、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人才开发,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人才体制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投入有较大幅度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基本满足,在长吉图区域和若干产业领域形成人才集聚高地。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能够引领和支撑吉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成与沿边开发开放先行区和示范区、新型工业基地、农村经济强省相适应的区域人才强省。

1.人才规模。2015年,人才总量达到210万人,年均增加5万人,年均增幅3%。2020年,人才总量达到230万人。

2.人才结构。2015年,人才的区域分布、产业分布日趋合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数量占人才总量的40%,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增长较快。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相适应。

3.人才层次。2015年,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学术界、企业界较有影响的创新人才和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2020年,涌现一批在国内有影响、业内领先的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4.人才效能。2015年,人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才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2020年,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5.人才环境。2015年,基本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人才发展环境更为优越。

专栏1:吉林省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统筹抓好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重点突破、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1.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适应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需要,谋划实施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开发项目。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大力引进域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以创新与质量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与评价制度。大

力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养开发促进新兴产业、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专门人才。到2020年,培养造就20名左右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全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18万人,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才达到11万人。

专栏2:创新型科技人才“十二五”培养开发项目

科技创新攀登计划——重点支持50名在研究领域有明显建树、近年有望申报两院院士或成为国内外杰出科学家的高层次科研人才,面向吉林地方需求,勇攀科技高峰。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依托重要骨干企业、重点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高新技术和工业园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金融机构等载体,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一批高级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金融人才和创办科技型企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15年,累计引进3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在我省高新技术、重点产业核心技术、重大工程技术和重点学科领域,按不同层次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到2015年,培养100名业绩突出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社会科学家;100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1000名在各学科和技术领域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

青年科研基金计划——重点扶持100名35岁以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省内在职青年科研人员,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创新点突出、研究目标明确的应用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重点扶持将新发明、新思想、新成果付诸商业实施的创新创业活动。

百名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培养引进工程——用3年时间,培养引进100名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的中青年高素质科技人才,形成一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整体创新水平和竞争实力。

2.统筹推进各类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党政人才队伍。加快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建设,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培养一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家和一大批适应发展需要的职业经理人,培育数以万计的创业“小老板”。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吉林名医、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开发,努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省公务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5%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数突破4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11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4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20万人。

专栏3: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重点项目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七五”工程——着眼未来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以5年为周期,重点培养选拔7000名各级年轻干部,通过梯次选拔、逐级培养,建立起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集团学习培训,支持企业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推动企业家交流与合作平台建

设,营造企业家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到2015年,全省有500名在全国以及同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1000名在全省以及同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职业经理人。

宣传文化优秀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扶持350名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专门技术、优秀宣传文化人才,努力造就宣传文化各个方面的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和文化企业家。

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根据全省重点产业、重要领域服务业和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多渠道、多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到2015年,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25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35万人。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开展大规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推进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臵,确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社会矫正、监所管理、禁毒、残障康复、人口计生、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建设工程——以农业专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农村“经济能人”。到2015年,全省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

(二)大力开发国家商品粮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急需紧缺人才

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加快人才向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集聚,着力培育产业人才优势,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实施“现代农业人才保障工程”。重点培养和引进高

产高效农业、畜牧业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依托农业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培养农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重点抓好生物技术、良种培育、园艺特产、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优势农业引智项目。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拓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发挥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等工程项目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大力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门人才。大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到2020年,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达到5万人,农业技术人才达到10万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门人才达到5万人,现代农业领域集聚的各类人才达到40万人。

专栏4:现代农业人才保障工程“十二五”重点项目

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人才支持计划——加快培养和引进良种繁育、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等专业人才,大规模开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配套技术培训,每年重点扶持50名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组织500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开展学习研修,表彰奖励一批种粮大户和产粮能手。

百镇建设人才支持计划——从省直机关分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100个小城镇开展人才服务工作,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训,扶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资料大全

《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http://www.lp1901.com)。

科技特派员兴业行动计划——坚持市场导向和行政选派相结合,每年选派一批科技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开展科技创业,深化科技服务,推动科技转化,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到2015年,全省每个乡镇都有1名以上科技特派员。

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建设计划——依托省内农业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农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搭建科研与农业生产的合作平台。重点建设50个省级和100个市州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

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村科技、生产、经营、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民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3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每年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每年40万人。

2.实施“工业产业跃升人才支撑工程”。重点开发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人才,切实保障八大产业跃升人才需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基地建设。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建设50个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快整车设计、零部件集成、动力总成设计、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生物疫苗、畜产品加工、汽车电子、软件、技术装备等方面专业人才培养。高标准建设100个工程研究中心、100个科技创新中心、20个科技孵化器,力争在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玉米深加工、光电子、生物疫苗等领域,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研发人才基地。完善并逐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组建人才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到2020年,全省八个重点发展产业集聚的各类人才达到50万人,基本形成由科技研发人才、工程建设人才、项目管理人才、生产技能人才和市场销售人才协调配套、结构合理的产业人才结构。

专栏5:工业产业跃升人才支撑工程“十二五”重点项目

技术创新工程——推动重大新产品规模化生产,推进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产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力争3年内,重点企业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再建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产业公共技术创新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加快。

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依托重点企业、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载体,支持建设50个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为工业产业跃升提供技术、人才和成果储备。

百强企业领军人才开发计划——着眼打造一批产业龙头优势企业,重点加强对全省100户重要骨干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宏观战略、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等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造就一批企业集团领军人物。

重大项目人才服务保障工程——针对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分析人才需求,论证人才支持,实施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人才保证制度,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才集聚的双重效益。

3.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推进工程”。大力开发金融、会展、物流、商贸、创意、旅游、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农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设立符合服务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和课程,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快培养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完善服务业人才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服务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和职业能力认证服务体系。启动“金融人才开发计划”,加快建设吉林金融人才队伍。发挥大型物流园区、高速公路网建设集聚人才的功能,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人才开发体系。依托“东北亚博览会”、“长春汽博会”、“长春农博会”等品牌展会,加快培养一批会展专业人才。推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建设,大力培育动漫人才,打造东北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加快会计、审

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中介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到2020年,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各类人才达到80万人,形成一支专业造诣深、通晓国际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

专栏6:现代服务业“十二五”人才开发重点

金融业——重点发展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研发、投资评估、保险精算、上市融资、基金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

会展业——重点发展会展策划、品牌塑造、大型项目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

旅游业——重点发展旅游销售、景区管理、旅游产品策划等方面专业人才。

现代物流及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运输调度、仓储管理、加工配送等专业物流实务人才以及高速公路、大型桥梁、涵洞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施工技术人才。

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媒体经营、大型文化活动策划等方面文化管理人才,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等演艺人才,出版策划编辑人才,创意和动漫制作人才。

中介服务业——重点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咨询师、评估师等中介服务专业人才。

商贸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营销服务等商务服务人才。

(三)打造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依托的国际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按照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战略部署,集聚创新人才,优化人才布局,扩大人才交流,实现人才要素配臵与区域发展战略相协调,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1.打造长吉图创新人才集聚地。发挥长吉图地区高等学校集中、科研基础好的优势,加大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创业

人才、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长吉图区域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建设若干个科技人才创业园区,不断完善人才创业服务体系,支持科技人才创业发展。依托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团队。支持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2015年,建设3—5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2.建设区域性人才政策先行区。制定支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人才政策意见,加强对域内各市州重要人才政策的统筹,推进人才政策的衔接配套,促进长吉腹地支撑作用与延龙图开放前沿功能有机结合。鼓励域内各市州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清除束缚人才交流的地域和行政隶属关系限制,消除域内人才政策的差异和壁垒。畅导域内各市州在职业资格(职称)互认、教育资源共享、异地人事代理、创新平台共建、人才展会举办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长吉图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支持域内各类工业园区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资金投入、表彰奖励等方面创新政策。

3.形成东北亚国际人才开发圈。积极促进长吉图与国内其它区域及东北亚各国的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一批国际合作人才项目,吸引东北亚地区及海外优秀人才来吉林工作。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海洋开发等领域,加强与国内其它区域及东北亚各国的技术合作和智力引进。加快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推进长春中俄科技园建设,加强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国际化人

才培训基地。组织东北亚高端人才论坛、“海外专业协会会长吉林行”、“院士专家看吉林”等大型引才引智活动,扩大与东北亚及世界各国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人才资本投入力度

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的理念,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投入重点,整合投入资源,提高投入效益。

1.促进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财政对人才发展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各级政府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提高人才资本投资比重。

2.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政府主导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列出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实行创业前期费用补贴制度,大力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留学归国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创业发展。

3.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企业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主体,鼓励设立各种人才发展资金。充分发挥省人才开发基金的投融资功能,汇聚社会资金投入吉林人才资源开发。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兴办人才开发和智力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二)盘活人才存量资源

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平台载体,延伸工作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

1.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兼职办企业,兼职从事高新技术转化工作。支持

职务类发明成果转化。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和技术发明人员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业。完善党政机关向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向企业流动。重点支持业绩突出、对产业发展贡献较大、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2.开展人才智力服务。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决策专家咨询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咨询参谋作用。改进吉林省高级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管理模式,激励各类专家为吉林发展服务。加强专家联系与服务工作。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健全保障激励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引进,引导各类人才到边疆民族地区服务。扶持各类老年人才协会团体建设,动员和组织离退休老专家积极参与吉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大城市人才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3.促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发展。制定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动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观念和创业机制。消除体制障碍,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一视同仁,在面向社会的培训、资助、基金、政策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开放,在优化创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积极提供服务。

4.建设并发挥吉林省院士专家创业交流基地作用。通过开展学术技术交流、决策咨询论证、高层人才论坛、人才培养培训、科研成果推介、人才风采展示、企业家沙龙、创业投资洽谈等活动,将创业交流基地建设成为开放性好、集成

度高、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服务基地。

(三)大力引进域外人才

发挥党委政府在引才中的主导作用,在稳定和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有成果、有技术、有项目,能够直接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1.激发用人单位引才动力。强化企业引才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设立更多研究岗位,吸引域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吉林教学、科研和访问。大力发展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博士后站、海外留学生创业园等人才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构建人才引进平台。积极开发培育潜力大、前景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创业人才的集聚效应。

2.实施灵活引才政策。完善域外高层次人才担任领导职务、承担科技项目、申请科技资金、参与专家评选及生活待遇等方面特殊政策,实行全方位“绿色通道”服务。建立“量身定制”、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引才工作机制,发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作用。在省级人才开发资金中设立引进人才专项资金,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专项资助和生活补贴,及时兑现资金资助、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政策待遇,形成引才示范效应。建立域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使用好引进人才。表彰奖励为吉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专家和国际友人。

3.构筑域外引才网络。发挥驻外机构作用,加强与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华侨华人专业团体、留学生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扩大信息交流。建立域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完善域外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加强对域外高层次人才的跟踪、联系与服务。整合

对外交流资源,积极发挥省内涉外工作部门职能,形成引才合力。

(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推进机制创新,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

1.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化能力、业绩和贡献的导向作用,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建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发现识别干部的机制。发展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合一,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制度。改进科研评价和奖励方式,让科技人才能够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

2.健全人才选用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任用方式。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公务员退出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管理者市场配臵、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选拔任用制度,加大选聘市场化力度。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试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公开招聘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实用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和完善政府雇员制度。

3.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施办法,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和科技成果有偿转移制度。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制、期权制、特殊劳动贡献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

个人收入与工作实绩和成果转化效益直接挂钩。调整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臵,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健全完善省政府特殊津贴制度。

(五)推进人才配臵市场化

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1.改革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推进吉林省“人才资源开发促进条例”、“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等市场法规建设。落实并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打破人才身份、单位和部门限制,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政府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公益化进程,引导人才中介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加强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管理,扶持发展人才交流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2.构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整合政府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城乡统一、开放高效的人才资源市场。规范专业化、行业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大力支持和推进人才服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设立政府主导的吉林省高端人才中介机构,鼓励国内外知名人才机构和猎头公司落户吉林。

3.加快人才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开发人才市场服务产品,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辅导、教育培训、人事代理、档案管理、诚信评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服务。建设人才信息数据库,实现各类人才市场信息的联网贯通。建立人才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双向对称的供求信息服务。完善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

服务系统。

(六)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

美化生活环境,加强服务保障,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1.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留学人员创业园、高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等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域集中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国际学校等生活、教育、娱乐设施。继续实施青年科技人才住房资助计划。

2.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健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各项保险制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完善院士专家健康体检和休假疗养制度。建立与院士专家经常化的沟通联系机制,形成跟踪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网络。

3.优化人才舆论环境。大力培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积极宣传各类人才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开展“兴省爱乡”系列宣传活动,引导省内人才积极投身吉林振兴发展。

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大力推进人才兴业战略,将人才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局,作出部署。完善规划纲要实施机制,保障规划纲要有效落实。

(一)明确工作责任。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统筹协调和督查落实工作。分解落实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抓紧推进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实行定期听取人才规划纲要落实情况专项报告制度。制定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

(二)统筹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牵头抓总”职责,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宏观指导。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推进人才兴业战略实施的专业人才规划和具体政策措施。各人民团体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规划纲要实施工作。企事业单位要立足自身发展,提高用人主体意识,自觉加强人才资源开发。

(三)加强督促检查。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评估分析,定期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考评和督促检查,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落实。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的信息公开,强化社会对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

(四)强化基础建设。深入实施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人才工作的运行机制。开展人才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探索新时期人才工作规律。完善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监测指标体系。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工作者队伍。

本文来源:http://www.nmgzasp.com/dx/42771/

相关阅读
  • [你为什么不要我了]爸爸妈妈,你为什么不要我了? [你为什么不要我了]爸爸妈妈,你为什么不要我了?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7分数线]2017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特长生单独招生方案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7分数线]2017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特长生单独招生方案
  • 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_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 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_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
  • 吉林工商大学怎么样_吉林工商大学2016年吉林省动画专业录取分数线 吉林工商大学怎么样_吉林工商大学2016年吉林省动画专业录取分数线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怎么样]吉林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怎么样]吉林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 【吉林化工学院怎么样啊】吉林化工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化工学院怎么样啊】吉林化工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 吉林农业大学怎么样啊_吉林农业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农业大学怎么样啊_吉林农业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 吉林北华大学怎么样_北华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北华大学怎么样_北华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为您推荐
  • 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怎么样_通化师范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怎么样_通化师范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通化师范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通化师范学院怎么样和通化师范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通化师范学院的评价,相
  • 吉林体育学院表演专业怎么样_吉林体育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体育学院表演专业怎么样_吉林体育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吉林体育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吉林体育学院怎么样和吉林体育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吉林体育学院的评价,相
  • 吉林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怎么样_吉林财经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怎么样_吉林财经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吉林财经大学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吉林财经大学怎么样和吉林财经大学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吉林财经大学的评价,相
  • 吉林白城师范学院怎么样|白城师范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白城师范学院怎么样|白城师范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白城师范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白城师范学院怎么样和白城师范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白城师范学院的评价,相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怎么样】吉林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怎么样】吉林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吉林师范大学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吉林师范大学怎么样和吉林师范大学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吉林师范大学的评价,相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官网]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官网]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怎么样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
  •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官网】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官网】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怎么样和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吉林
  • 吉林艺术学院官网_吉林艺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艺术学院官网_吉林艺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吉林艺术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吉林艺术学院怎么样和吉林艺术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吉林艺术学院的评价,相
  •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怎么样_吉林建筑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怎么样_吉林建筑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吉林建筑大学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吉林建筑大学怎么样和吉林建筑大学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吉林建筑大学的评价,相
  • 吉林警察学院专科怎么样_吉林警察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吉林警察学院专科怎么样_吉林警察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吉林警察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吉林警察学院怎么样和吉林警察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吉林警察学院的评价,相